涂料的悬浮性


涂料的悬浮性是指涂料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能够长时间保持分散相(主要是耐火骨料)的悬浮状态而不出现沉淀、分层和结块状况的能力。

涂料产生悬浮作用的机理

涂料是一种悬浮液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密度比载体大,故在长时间停放时分散相粒子总存在一个下沉的趋势。根据Stokes定律,若要使粒子不下沉,则必须使阻碍下沉的结构力大于或等于粒子下沉的重力。如果涂料具有足够的屈服值或静切值,或在低剪切速率下(通俗讲就是缓慢的相对运动)具有较大的粘度值,则涂料中的骨料颗粒会承受足够的“托举力”和运动阻力而静止或以极缓慢的速度下沉。这里的“屈服值”和所谓“托举力”主要来自于无机悬浮剂(黏土类悬浮剂如膨润土、凹凸棒土等)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空间网络结构,详细内容请参见“黏土的悬浮作用机理”。

广义上讲,涂料的悬浮性能包括以下几种含义:

影响涂料悬浮稳定性的因素/如何改善涂料的悬浮性

从流变学角度来说,无机悬浮剂(黏土类悬浮剂如膨润土、凹凸棒土等)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空间网络结构,会使涂料产生屈服值或静切值而对骨料颗粒产生“托举作用”。因此悬浮剂质量以及悬浮剂和溶剂及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之间形成的悬浮体系,对涂料悬浮性能有重要影响。此外,骨料颗粒大小、涂料搅拌工艺参数也直接影响悬浮性能。一般来讲,改善涂料悬浮性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悬浮性的检测方法

有多种检测方法,主要有量筒法(相对高度沉降法)、沉降仪法和沉降率法,其中后两种方法操作繁杂,而量筒法简单实用且操作方便,被行业标准JB/T9226-2008列为通用的悬浮性检测方法。 其操作方法是,将涂料倒入Ø30mmX100mm的具塞量筒内,使页面达到100ml处,静置一段时间(一般为24小时)后,测量其固液分层面的高度,读数即为其24小时悬浮性。

有研究表明,用量筒法测得的24小时和72小时悬浮性值大小与涂料的流变性能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悬浮值高者,有较适中的屈服值,在低剪切速率下具有较高的剪切应力,因而其抗流淌性较好。72小时的悬浮值与长期存放后的板结情况密切相关,悬浮值高者(如醇基涂料悬浮率达90%以上)存放三个月后仍保持松软,反之则易板结。固液界面模糊、液面浑浊的,往往更容易板结。

长途运输后的悬浮性和板结情况,一般需要经过实际测试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本版块内容目录:

  1. 涂料的常温理化性能:密度,波美度,含固量、酸碱度
  2. 流变性能:
  3. 悬浮性
  4. 存放稳定性(防腐和防冻)
  5. 施涂性能:刷涂、流涂、浸涂与喷涂
  6. 渗透性
  7. 烘干性能、点燃性能及涂层质量

考考你:

阅读完本版块的主要章节后,您就可以知道:

从流变学角度看,铸造涂料属于什么类型的流体?

版权所有 © 2025 www.foundrycoating.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请勿摘录或复制本网站内容并发布至其他网站或嵌入他人文章中,而不注明来源或署名。


  • 返回主页
  • 本版块目录
  • 回到顶部